第(2/3)页 她这也真是没谁了,都嫁出去的姑娘了,还明目张胆的帮着娘家人说话。 “借据自然是要写的,但我所说的麻烦是,这十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要求得在借据上写明还款期限,我想一年应该差不多够了,只要你们在借条上写上一年后如期归还十两银子即可。 除此之外,我还要拿着这借据,专门去一趟镇上,找到亭长大人做个公证,盖上印章生效,一年后若是你们不按时归还,我便可以去亭长大人那边上诉状,请亭长大人代为出面索要欠款。 综上,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那就照我说的办,借据盖完章以后,我就把银子借给你们,如何?” (在古代,镇上处理民事纠纷的官员称为亭长,隶属于县令管辖,无品阶,但食俸禄。) 万万没想到,姜岁原来是在这等着呢,这下子轮到萧家人心情舒畅了。 反观刘家母子三人,在听见姜岁这一系列要求以后,脸色瞬间黑如锅底。 “老四媳妇,你也不必如此刻薄吧,都是一家人,何必弄的这么生分,银子我们会还,用得着闹去亭长大人那里去吗?”刘氏翻了个白眼,没成想,这老四家的看着软糯可期,人畜无害,没想到心思这么深。 “就是,也不怕外人笑话,多大点事,还要找上亭长了,不想借就直说呗!”刘母一改刚刚谄媚的模样,换上尖酸嘴脸。 但姜岁可不怕,她们得求着自己,那她就是爸爸,还能受这气了?谁求着你们借钱了不成? “这话可就不对了,什么叫小事,十两银子对于咱们乡下人来说可不是小事,超过五两就能去亭长大人那里盖章的,再说了,老话说得好,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这刘家大哥和鹤川他们也不是亲兄第,那就更加得算清楚了。 反正这银子我是愿意借的,我只是合理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你们不同意,我也没损失什么,毕竟谁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对吧?”姜岁依旧是笑的得体,但这笑容落在刘氏眼里就成了明晃晃的挑衅。 她看着姜岁,气的牙痒痒: “真没看出来啊老四媳妇,原来你才是道行最高的那个,一张嘴能翻出花来,平日里还真是低估了你。” 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不知道的还多呢,姜岁在心里反驳。 她也不反驳,只是笑,她越淡定,刘家母子三人便越生气。 刘氏一拳打在棉花上,转而咬牙切齿的看着自己男人: “萧毅,你哑巴了是不是?看着你媳妇被人欺负,居然一点表示都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