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虽然外面艳阳高照,但是夏侯建的宅院里却异常阴冷。 夏侯胜和另外两个博士官聚集在了一起,正在闷热的书房里,正在做着最后的密谋。 “今日,给孝武皇帝上庙号的文告已经发下来了。” “嗯,有弟子已经抄录给我看过了。” “听说城中的关防严了许多,北阙也调去了许多郎卫,我等谋划的事情是不是……”胡常脸上露出了一些惧色。 “此事恐怕不是县官下的令,只有大将军才能调动如此多的兵卒,当年盐铁会议上,他与我等站在一道,如今风向变了,就想赶尽杀绝。”夏侯建咬着牙说道。 “消息已经放出去了,不可再等,再等下去,我等儒生的脸面置于何处,他有兵刃,我有民心,民心所向,迎刀刃却面不改色!” 其实,如今的局面是夏侯建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只要放出一点风声去,县官就会宣他们上殿安抚,一番君臣和谐之后,自然是各得其所——县官得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儒生得不惧死谏的名节,并且像董子一样,被委以重任。 一来一回是双赢的局面。 没成想,未央宫竟然纹丝不动;县官也毫无动作。 定是那不学无术的霍光,从旁挑唆。 欺我儒生无人!? “明日,我等就去北阙跪坐死谏!”夏侯建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两个同伙悄悄迟疑,但最终也点了点头。 一场无雨无风的风暴,终于来了。 八月初一,长安城,暑气仍然很重,即使是清晨,也把人热得喘不过气来。 卯时,尚冠里、戚里和北城郭的一些宅院,早早就打开了门。 一些穿着袍服,带着儒冠的人,从家里出来了。 这些不起眼的水滴,先在闾巷里聚成了一个个小水洼,然后又汇成了一条河流……最后浩浩荡荡地向着北阙涌去。 当他们来到戚里和未央宫北阙的交界处的时候,已经聚集起了一百多人。 为首的自然是博士官夏侯建和胡常。 跟在他们身后的儒生,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但是也有一些两鬓斑白的老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