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何看德行,又如何看才干?”刘贺步步紧逼地问道。 “这些郎官都在长安,自然有一些风评。”张安世答道,但是脸上已经有一些难色了。 刘贺知道张安世是忠臣,此刻对他咄咄逼人,并不是针对他,而是先把他竖成靶子,方便自己往下说罢了。 这样一来,可以让朝臣更有被逼问的代入感,才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哦?但刚才张卿也说过,长安城里有郎官千余人,难道你对他们每一个人的风评和才干都了若指掌吗,更何况,这风评是可以假扮出来的。” “禹无忧就是朕的郎官,张卿,朕想问问看,你可知道这禹无忧有何才华,品行又如何呢?” 张安世自然是答不出来,连忙就下拜请罪:“陛下恕罪,此乃下官的失职。” “张卿请起,此事不怪伱,莫说是你,就是能对大汉帝国几十个郡国的官吏姓名了若指掌的仲父,恐怕都不能了解每一个郎官的德行和才干吧?” 霍光微微点头,并不表态。 如何从郎官中拔擢人才,也是霍光遇到的一个难题。 霍党有限,不可能占据朝堂上所有的位置,想要让朝堂正常运转,自然是需要更多的人才的。 大汉帝国如果运转补偿,出了问题,那么首当其冲的一定是霍光和他的党羽。 因此,在选拔人才这件事情上,霍光与刘贺是有共同利益的。 “朕提出此事,不是为了为难张卿,恰恰相反,朕知道这件事情让张卿和仲父受了不少非议。” 刘贺看到了霍光等人似乎有些动容,知道自己已经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尤其是霍光,任用了那么多的霍党,有的是出于公心,有的是出于私心,所以被人非议一定是难免的,自然也会生出同感。 “朕听说在太学中有射科对策之法,是用来专门考核博士弟子学业的,所以就想将其移用到郎官选拔上来。” 所谓的射科对策,是太学用来考核博士弟子的一种考试。 射科由简单到难分为甲乙丙三科,博士弟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考试的科目。 通过的射科级别越高,那么博士弟子被授的官职也就越高。 用考试来作为标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唯一的不足的是“射科对策”只有面试和口试,而无笔试,过程也就难免过于草率和随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