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霍光倒台,丞相寸磔,长安民心有几分可用?(求订阅)-《朕非汉废帝》


    第(3/3)页

    虽然叛军的影子都还没有,但这些富户仍然打算到关东各郡国去避避风头。

    叛军来了,穷人要遭殃,富人可是要破财的。

    然而,能搞到通行竹节的人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普通人只能想办法逃到附近的陵县去。

    长安城城高池深,但却会是首当其冲的地方。

    至于那些比普通人还远不如的贫民,连出逃长安城的一辆马车都没有,他们只能继续留在长安城,麻木又无可奈何地等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论原因是什么,只要战端一起,最受荼毒的自然是普通的老百姓。

    只是相较而言,他们更希望那看起来更有仁爱之心的天子能够取胜。

    这个念头与那些儒生所说的忠君大义没有太多关联。

    仅仅因为天子如果取胜,那么长安就能取胜,长安如果能取胜,百姓就能得到安生。

    百姓们陆续出逃,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很快,粮肆里那些粮食的价格也开始暴涨起来。

    短短三四天的时间,一斛原本只卖一百钱的粟,就涨到了二百钱,而且还有继续往上涨的趋势。

    虽然大司农田延年管辖的平准官在市面上出售了不少的粮食,但是仍然没有压制住米粟上涨的情况。

    有五成的利润,会让商贾们去冒险;有一倍的利润,就会让商贾们把大汉律法抛到脑后;有三倍利润,商贾们甚至不怕寸磔之刑。

    而米粟价格的暴涨又间接推动其他吃食的价格上升,一些本就不富裕的人家渐渐就开始抱怨了起来:今日骂的也许还是范明友,说不定明日就开始骂天子了。

    能不能吃饱饭,这是一个大问题:比谁能当天子还重要。

    刘贺自然很是明白这个道理。

    当此事通过奏书的形式传到刘贺的案前时,他毫不犹豫地就下达了处置的命令。

    派出了执金吾苏昌,让其直接捉拿哄抬米粟最起劲儿的一批粮商,依律治了他们的罪,抄没其家产来赈济贫民。

    乱世之下用重典,在血的警示之下,商贾们才稍稍收敛,米粟的价格堪堪稳定在一百五十钱上下,才没有引起民乱。

    长安城人心惶惶,只要叛军一日没有被消灭,那一日就不可能真正的安定下来。

    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叛军能在这一个月里被击溃吗?

    ……

    十一月二十九,当任宫的身体被割成条条肉片,被长安百姓哄抢一空的时候,范明友所部抵达了安武县。

    距离长安城,只有不到六百里了。

    安武、阴槃、漆县、长安……

    离得很近了。

    求订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