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德是几个人当中最为悲观的,他出任宗正多年,深知历代天子对宗亲的看法都颇为微妙。 如今,天子推行的第一项新政就是对中朝和外朝进行改制,独掌朝权的权势之心昭然若示。 在这种情况之下,与皇权若离若即的宗亲恐怕会再次受到冲击,诸侯王的日子恐怕比以前还要不好过了。 刘德不是诸侯王,但是他毕竟也是宗亲,还是宗亲的领衔人物,谁知道下一刀会不会砍到自己的身上呢?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刘德不敢说出来,常山王和胶东王他们已经到自己府上去过了,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身为宗亲领衔人物,刘德对这新政并不能置之不理。 丙吉比张安世、刘德稳重一些,比韦贤更知实务一些,所以他对天子变法行新政之事,要好感多过恶感。 当下,他已经看到了刘德都有一些怨气 “建德啊,你莫要担心,县官也说了,变法行新政是为了富民强汉……” “县官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看得比我等要长远得多,这新政说不定真的能富民强汉也说不定。” “倒霍的时候,县官许多举动不也让我等看不懂吗,但到了最后不都证明县官做的是对的吗?” “子儒刚才说得很对,我等先跟着县官走,若是变法的路走对了,陛下是圣君,是大汉之幸。” “但是若变法的路走错了,我等再站出来当诤臣,以死进谏,这倒也算是尽了为人臣的本分。” 丙吉发自肺腑的这几句话和张安世刚才的那番话连在一起,一硬一软,相得益彰,让几人都有一些动容。 他们终于还是想起了为人臣的本分。 是啊,若天子真的能通过变法新政,实现富民强汉的目的,莫说是让他们当这吃力不讨好的内阁大学士。 就是让他们到苍梧郡的小县,去当区区的属官吏员也未尝不可。 “丙公说得有理,我受教了。”刘德由衷地说道。 “三日之后,我邀诸公到府上一聚,可否赏光?我等以后要多聚一聚了。”张安世发出了邀请。 “恭敬不如从命。”几人连声说道。 “好,那我等就先进屋去,将这光禄勋的奏书重新票拟过,今日散衙之前再呈送给天子。” “诺!”几人当即就答了下来,连忙反身回到内阁值房里去了 天子给了他们体面和回转的余地,他们还是得要这份体面的。 很快,内阁值房就又将一份名录拟了出来。 张安世不敢有丝毫怠慢,散衙之前就派人请樊克来取走了所有的奏书。 这次,就先顺了天子的心,君臣都能好过一些。(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