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孔安国似乎又苍老了许多岁,那仅存的残年余力,飞速地流逝。 虽然摇摇欲坠,但是天子给孔安国留设的位置始终是空着的,他没有坐下来的意思。 “孔儒,这《四书章句集注》可还有几分可取之处?” “老朽……老朽……”孔安国的喉头艰难地蠕动了几次,才皱眉挤出一句话:“精深之至。” “那可与当世其他学派的经意有重叠纠缠之处?”刘贺再次问道。 “所注之法,开天辟地,老朽坐井观天,见所未见……”孔安国再次苍然答道。 “那孔儒是否还疑心《尚书楚氏传》是从别处移用而来的?” “老朽……” 这时,孔安国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散发着一股衰败之气。 在这股衰败之气下的笼罩下,他犹豫了许久才说道:“陛下所著《尚书楚氏传》并非从别处移用。” 此言一出,正堂之内响起了细细碎碎的议论声,但是仅仅片刻之后就平息了下去。 “孔儒,凭心而论,你以为《尚书孔氏传》与《尚书楚氏传》相比,谁更胜一筹?” 本来,应该是要一本一本比经,一本一本投票的,但是刘贺现在不想浪费这时间了。 他要借击败孔安国的机会,一举将拿下石渠阁辩经的大胜。 片刻沉默之后,孔安国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定,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陛下所注的《尚书楚氏传》,经意更加磅礴精深,老朽自愧不如。” 孔安国说完这句话,脸上最后的一点神采也流走了。 那本就深邃的皱纹变得无比干涸,没有任何一点生机。 但是,他也像是卸下了心中的重负,本来有些佝偻的身体,重新站直了起来。 “叔祖!”一脸懊恼的孔霸似乎想要再辩解,却被孔安国抬手拦住了。 “‘十三经’一出,天下经意一统,乃儒林盛事……” “乃儒生之幸,乃儒林之幸,乃我辈之幸……” “我等儒生,自当好好研读,将其发扬光大,更有能者,亦可在其之上再做新解。” “陛下所说君子儒及小人儒的论断,振聋发聩。” “老朽老了,只能当这小人儒了,若是年轻,也愿意再当那君子儒。” 此时,孔安国已经完全卸下了心中的重担,他向四周沉默安静的人群随和地行了一个礼,还有话说。 “诸公还有大好青春,切莫只做小人儒,更要去当那君子儒。” 孔安国说完这句话,再也没有多言,堂中变得异常沉默安静。 人们知道这番话的深意:不只向天子认输,更是支持天子的新政。 君子朋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孔安国不仅在天子面前低了头,而且还扶了一把天子,堪称君子。 刘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点呢,他已经从榻上站了起来,十分的严肃之下,还有七分的敬意。 “陛下,老朽年迈,今日疲惫,不能久待,恳请陛下准许老朽告退。” “来人,安排乘辇,送孔儒回府。”刘贺庄重地说道。 “诺!”自然有人立刻去处置此事。 孔安国再次向天子行礼,而后就在孔霸的搀扶之下,缓缓地走向门外。 在即将出门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了脚步,转身向刘贺说道:“陛下,老夫可否带走一部‘十三经’?” “朕会派人送到府上的。” “陛下,老夫不会在长安滞留太久,还请陛下早些送来,老朽路上也得拜读。” “孔儒只管放心。” “谢陛下!” 孔安国走了,石渠阁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目送此人的背影远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