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我投军,你科举,他耕地: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朕非汉废帝》


    第(2/3)页

    不说别的,至少给许多像孟家和关家这样的人家留了一条新的出路。

    以前,孟家和管家这种“有恒产”,但是家訾不足十万的家庭,子侄辈的出路其实并不多。

    举孝廉轮不到他们,出仕当官更没他们的份,做生意生发起来也难——生发起来的巨室哪一家不是和大族有关连?

    如今,不仅多了科举的路子,又有了投军的路子——运气好的话,当上了屯长和队率,那也算是有品秩的使君了。

    不管是二百石的官员,还是管几十个人的屯长,那么都是出仕的起点。

    有了这个起点,就能慢慢往上爬了,在仕途上都是能够看得到希望的。

    “那孟班老儿当真要让孟星去考科举?他虽然识得几个字,但是又如何能考得上?”关二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如何不能,他要考的是【金工木工】一科,手艺占一半的……”张三想了想,才想起那个字眼:“一半的分。”

    “另一半的分就是考《圣训正经》,听说现在孟星夜夜都要去找告卒周储寿学经,孟班为此还买了一匹驽马哩。”

    “可是……他读经又怎么可能读得过那些儒生……”关二的头脑一时仍然没有转过弯来。

    “关二哥这就想岔了,单论读经的话,孟星当然读不过那些儒生,但是那些儒生不也是要学我们的手艺嘛?”

    “再者说了,这又不是考【贤良文学】一科,加考的【明经】一科没有太多弯弯绕,靠的就是死记硬背……”

    “孟星能记下五花八门的木器样式图,难不成还记不下那《圣训正经》上的字句,他又不是不识字?”

    面黑多须的张三看着粗犷,但实际上却是心细如发,这样头头是道地分析下来,关二已渐渐被说服了。

    识字的木匠背儒经,不会做活的儒生学手艺,谁更难学一些,还真说不清楚。

    “如此说来,孟星那小子,还真有可能考上咯?”

    “至少不算痴人说梦吧,若是孟家运气好,祖坟生发,九月之后就真能出一个使君了。”

    “这也难怪孟班这老东西要挑三拣四……”关二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道,“可惜关旷不识字,否则也可去考……”

    当年,关二就是觉得识字无用,读经辛苦,所以才没有让关旷就学。

    想的也是漆匠读书无用,哪里想到今日还有这样的一番大用处呢?

    “想来关旷是看到别人家的子弟都找到了出路,所以才生出了投军的念头,说明这竖子有志气!”

    张三一边观察着关二的表情,一边继续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不瞒二哥,我家的小子张翼也闹着要去投军,我已经同意下来了。”

    张三本来只是想宽慰关二一番,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关二思考片刻之后,突然从榻上站了起来,做了个决定。

    “既然如此,关家怎么能让人瞧不起,就让关旷和你家的张翼一起去投军!”

    “啊?关旷可是二哥的独子,若是……”张三不敢把话说下去。

    “此事不怕,我还有两个女儿,大不了招两个老实本分的赘婿……”

    “三辅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老实本分的农民,招几个赘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也存下了不少的家訾,难道只能便宜了孟家?”

    “关旷这竖子都有雄心壮志,孟星那竖子都想要当使君,你我这多吃了几十年粟饭的人,难道还不如他们?”

    关二的这几句话说得是掷地有声,震得屋顶上的瓦片都簌簌作响。

    “关二哥有魄力,愚弟佩服了!”张三松了一口气,今日的事情也算办妥了,总算没让关二打上孟家门上去。

    “三弟,那你可知道投军到何处最好?”

    “这还用问,我等都是昌邑人,当然是要投昌邑郎了!”

    “好好好,先与我一同用午膳,而后就带他们去投昌邑郎!”

    “如此甚好!”

    当关二和张三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去投军时,长安城许多普通人家,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纷纷打算将自家的“多余”的子侄辈送去投军。

    ……

    刘贺下诏推行“募兵制,新军功爵位制”之后,负责募兵的司马府就传令在长安城、三辅地区和各郡国首县开设了“募兵室”,任命了专门的募兵啬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