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百人也不是一个定数,是光禄勋龚遂根据今年朝堂官职空缺的情况来定的,避免出现冗员的情况。 过几日,这一百人还要参加殿试——由刘贺重新给他们排一个名次。 殿试的象征意义要大过实际意义,有了这殿试,所有考上的儒生就成了名义上的天子门生,避免了他们与主考结党的可能。 这一百个儒生并不能立刻出任官职,而是要到太学甲部学习半年,而后再任官。 如今太学分成乙部和甲部,前者按照原来的成制招收儒生,后者用来训导候补官员——总教习是刘贺。 刘贺往后翻了几页,找到了《诸生来历》的那一部分。 其中记录了这一百个儒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籍贯、家訾、师承、科目等等。 很快,刘贺就在【金工木器】一科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金工木器】一共考中了十二人,算是取士比较多的一个科目,排最后一名的叫做孟星。 “孟星,乃昌邑国昌邑县人士,编户民,家訾七万,师承周储寿,【金工木器】十二名。” 里面所有的信息都能对上,刘贺一眼就能确定,这是孟班那十六岁的小儿子。 看来,这一年半里,他没在工官虚耗时间。 看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刘贺的记忆不禁回到了去年四月间的那一日。 刘贺与禹无忧到昌邑国的官田教那群老农用新农具,路上路过孟家的工坊,于是就和孟星有了一番攀谈。 而后,他就将孟家雇佣到了昌邑工官,接着又把他们带来了长安城。 那时,孟班张口闭口就骂孟星是竖子,没想到他如今就考上了科举。 明年三月他们就要外放为官,还是四百石——至少是一县的工官令。 孟星虽然年少,但跟在禹无忧和李章身边那么久,想来有这个本事。 刘贺还想起了一些别的事情。 那一次外出,刘贺头一次吃了自己做的肉夹馍,头一次教老农们使用了曲辕犁,还差点被一个老农招成女婿。 这些不过是一年半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刘贺现在回想起来,却恍如隔世。 孟星这竖子,有前途啊。 刘贺面带微笑,继续往下翻看,将这一百个中试的儒生的信息全都扫过一遍,对结果非常满意。 大汉普通户籍按照家訾分为三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