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谢谢老板,我去做事了。” …………………! 《香江日报》炒作江佑超高稿费的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发文痛斥《香江日报》和江佑。 对江佑,基本上都是在批评《寻秦记》涩.情庸俗,不配拿那么多的稿费,不配与倪框相提并论等等。 也骂《香江日报》为了销量破坏报界规矩等等。 只有《东方日报》不骂反夸,把江佑和他的小说《寻秦记》夸的天上有地下无,有些谄媚之词,江佑看了都脸红。 让看到这期报纸的人都快怀疑,江佑是不是《东方日报》的作者。 当然,夸奖江佑的同时,也不忘踩倪框,一篇《倪框老矣,尚有脑否?》直接嗨爆全场。 文章痛批倪框近年才思枯竭,写的小说全都平平无奇,全靠吃《卫斯理》的老本,出了一部又一部,没有一点点创新。 相比《寻秦记》作者‘天佑’天马行空的思维,倪框明显落伍了。 这一夸一踩,吸足了吃瓜群众的眼球,也让江佑与倪框的立场,彻底对立起来。 有不少倪框的书迷还发起了抵制《寻秦记》的活动。 当然了,效果不大,读者这种家伙,平时想找本好书看千难万难。 现在有现成的好书放在这,你叫我抵制不看?脑子瓦特了吧? 当日,因为论调与其它报纸截然不同,《东方日报》大卖,销量一举超过《星岛日报》,坐二望一。 《东方日报》这波蚤操作,看的各路媒体目瞪口呆,纷纷感叹竟然还能这样玩? 第三天,香江的报纸不再一边倒,反而分成支持倪框一方,跟支持江佑一方。 双方在报纸上唇枪舌剑,只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 江佑和倪框两人也被这波炒作推到风口浪尖。 江佑在这些天都深居简出,宅在家里码字。 而且外面只知道‘天佑’的笔名,并没人认识他,所以没有记者来找他。 倪框就不同了,他是媒体的老常客了,家住在哪里,平时在什么地方出入,都被记者知道的一清二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