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儒士-《大秦:朕都皇帝了,你让我造反?》


    第(2/3)页

    其实不止是赵国,后来的齐国也发生了几乎同样的事情。  那时秦国已经灭了五国,齐王想要拼死一战,但这些儒士们聚集在齐王宫前抗议,弄得齐王两头难做。

    儒士们的力量,连王都要忌惮妥协,足以说明了士子联合在一起的力量有多大!

    但现在这些士子儒生竟然联合起来要诛杀秦夜,赵玲儿怎么能不怕?

    十天前,因为秦夜的那一个拥抱,让赵玲儿的心彻底软了下来。这一软,就再也没走得了。而秦夜也怕赵玲儿再次出走,除了夜晚,几乎每天都是待在厢房外面的院子里,尽可能的逗赵玲儿开心。

    虽说秦夜的逗乐子,实属粗糙和笨拙,但不知为何赵玲儿却是记在了心里,每每想起都觉得好笑。

    赵玲儿推开厢房的门,看着秦夜的问道:“公……秦公子,儒生的口诛笔伐,你怎么办?”

    虽然说,秦夜对于赵玲儿主动和自己开口说话,还是很开心的。但一想到几百人吵着闹着要杀自己,他抿着唇没有说话,脸色却铁青无比。

    秦夜作为一个现代灵魂,对于网络喷子是见怪不怪了。 顶多就是相互对骂问候父母过的好不好之外,倒也没什么,骂过就算完。

    反正谁也不可能顺着网线爬过去打谁。

    但是这些士子的做法却要赶尽杀绝!

    诛奸佞、清君侧。 这是要他的命!

    “一帮傻X!”秦夜忍不住咬牙怒骂。

    自己虽然有官职在身,却连早朝都没上过,最多就是帮帮秦始皇帝发下报纸,赞美一下。再就是在酒楼安心的收钱,怎么就成奸佞了?

    特么的,这些儒生为了让自己能名留青史,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秦夜这莫名其妙就成了奸佞之臣,不管是不是秦夜,换了谁都火大!

    还有那个劳什子的‘清君侧’更是让人无语。

    根据记忆,列国纷争的时候打着清君侧幌子夺位的例子多不胜数。 可惜那些记载在时间长流中遗失或焚毁,只能偶尔在野史中看到只言片语。

    第一个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年间。  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疏,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  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国,楚国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结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这一次叛乱,也被史书上成为“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要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甚至在明朝的时候,建文帝削藩,而当时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口号攻入南京,史称靖难之役。

    这些清君侧中,但凡只要是里面要被清理的人,无一例外,都死了!

    秦夜做梦都没想到,这因为自己的出现,让著名的清君侧提前了数百年!

    历史上的第一次清君侧啊,不出意外,秦夜这名字都将载入史册。只是不知道这后世,到时候评论他秦夜是好还是坏呢?

    秦夜有些好笑, 他把自己的思想从太空中拉了回来,这些儒生士子门,该做的事情不做,让秦始皇追求长生。自己只不过是戳破了皇帝的这个幻想回到现实,杀方士的也不是他秦夜,怎么就要让他死呢?

    而且这报纸赞美君王,不也是应该的嘛?非得让君王埋头苦干?比如后世的明朝崇祯帝,国家的税收全在农民身上,一旦收取商业税,那些大臣儒士就要说这是与民争利。而且不留痕迹的在朝堂上大肆批判皇帝的不对,为的就是名扬天下,青史留名。

    秦夜吐了一口口水在地上,很是不屑,这些士子整天就只会聚集在一起讨论朝堂,然后逐一批判。 若是遇到愤怒的事情,就会联合到一起抵抗,逼迫上层妥协。

    这种招数,从历史的汉朝到明朝,一千多年来已经用的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人,都是自私的。 当被触碰到利益的时候,什么道德底线都会突破。比如民间对于皇帝陛下的口风转好,皇帝也对于泰山封禅也再次有了想法。

    有了想法,那这些儒士们递交上去的禅礼之法,无一全部拒绝,没有采纳!这能青史留名的事情,不被采纳,那肯定就是这所谓的造纸令署搞的鬼!

    所有敢于触碰他们利益的人,都必须死,以作威慑!

    秦夜冷笑着,他对这些士子搞出的清君侧倒是没放在心上,对是否会留下千古骂名更无所谓。

    反正百年之后化作一杯黄土,又管他千百年后是否洪水滔天呢。而且在后世的网络之上,历史上的人谁没被骂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