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得不说,徐真这次的表演,的确是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尤其是徐真的演唱功底深厚,他的深情演唱,很容易就能够引起观众们的共鸣。 与其说徐真是歌唱者,不如说徐真是个讲故事的人。 通过徐真的演唱,观众们能够感受到徐真歌曲中的那个故事,是怎样的宏大与厚重。 所以,观众们才会自发的鼓掌,既是为徐真,也为这首歌。 ...... 台下,瑞斯特看着徐真的表演,默默发出一声冷哼来。 现在徐真的表演已经进行了一半,通过这一半的表演,瑞斯特在心里已经对徐真的这首歌做了一个基本的评价。 徐真的这首歌,歌词朴实,旋律单调,唯一的亮点之处,大概就是徐真的唱功和唢呐的加入了,但同样的,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瑞斯特精通乐律,通过徐真前面的演唱,他大概能够判断出来,这是一首需要感情不断递升的歌曲。 这首歌曲的词曲旋律都很简单,所以就只能在演唱情绪上下功夫。 但是,这首歌前面三段的主旋律,虽然歌词和曲调都是一样,但徐真却通过不停升调的方式,完成了对歌曲感情的递升。 前面两段,是徐真通过自己的声音完成了声调,到了第三段的时候,徐真直接选用了唢呐这种乐器,来继续完成歌曲声调和感情升华。 但是接下来,徐真要如何处理这首歌曲呢? 继续升调?还是戛然而止? 按照目前的旋律走向来看,歌曲到这里就直接结束,显然是不妥的,毕竟徐真所唱的歌词只有几句。 但是,如果继续升调的话,也的确很难办到。 瑞斯特虽然是西方国家人,但他对世界上的其他乐器也有一些了解。 比如唢呐,瑞斯特了解过,唢呐的声音洪亮音调也很高,人声很难与之媲美。 民族乐器的加入,的确能给这首歌加分不少。 但唢呐之后呢? 还有什么样的声音,能够比唢呐的声音还要磅礴。 所以,在瑞斯特看来,这首歌的整体编配就有问题,就算徐真的唱功再怎么了得,也无法赋予这首歌更深层次的内涵。 不过,瑞斯特也可以理解,毕竟徐真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创作,又能创作出怎样惊人的作品呢? 伴随着这些猜测,瑞斯特也愈发开始期待起徐真接下来的表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