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琅琊王氏(一)-《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1/3)页

    陇西李氏的巅峰可以说至唐朝后便开始销声匿迹,而琅琊王氏却是千年不衰的传奇世家。

    琅琊王氏素有华夏首望之声誉,这个家族是晋代四大门阀王谢袁萧之首。

    兴起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历经千年而不衰,东晋时琅琊王氏的势力可以和皇家匹敌,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的奠基者是王吉,此人字子阳,是西汉时琅琊皋虞人,后徙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

    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

    当时的昌邑王刘贺贪酒好色,喜欢游猎,不问政事,致使百姓劳役过重,怨声载道,王吉上疏力谏,但未被采纳。

    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立为皇帝,王吉再次上疏规劝刘贺要敬重大臣,勤于国政,但仍被拒绝。

    刘贺在位仅2二十七天就因淫乱被废黜,他为昌邑王时的臣僚大多受株连被处死或下狱,唯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屡次进谏,幸得免死。

    汉宣帝时,王吉被起用为博士谏大夫,他针对当时皇室奢侈糜费、任人唯亲等时弊,上疏劝宣帝选贤任能,废除荫袭制度。

    提倡俭朴,爱惜财力,以整顿吏治,淳厚民风,使国家兴旺发达。

    他是蓝星华夏最早的晚婚提倡者,在上汉宣帝刘询言政事的本章中写道,夫妇,人伦之大纲、夭寿之萌也。

    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多夭,王吉主张晚婚的目的是要达到不夭和明教化,意即优生优育。

    这种战略性的前瞻眼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王吉为官十分清廉。他住长安时,邻家枣树的枝叶伸入其院中,王吉的妻子随意摘了几颗枣子给他吃。

    事后王吉得知枣子是偷摘邻居家的,便将妻子赶走,邻家听说后,执意要把枣树砍掉,后经再三劝说,王吉才将妻子招回。

    因此当时流传着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佳话。

    王吉辞官回乡时只带着自己的行装,毫无积蓄回乡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