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内外一体-《释厄录》
第(2/3)页
想到妹妹抢来并送给自己的那本《观音心经》,所以,鐡凝眉向他了这第一个问题。
“道理很简单,也不是我领悟的,当年先师随意一言,不过四个字而已。”
坐在稻草蒲团上的姚广孝身上的伤势好了大半,看着提出问题之人,面色平淡,只是提起师父时,眼中才流露出一丝回味神采。
他父母亡后,和姐姐相依为命,姐姐嫁人时,元朝已显乱象,年纪轻轻的姚广孝为了追寻心中对仙人的疑问,经常躲在姐姐家附近的寺庙中看书。
寺庙中的书比较多,为了看书看的名正言顺不会被可恶的老和尚时时赶出来,索性就出了家。
他还记得当初姐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拉着自己,呜咽不停,说爹娘去后,家里的独子出家当了和尚断了红尘,也断了祖宗的香火,这可怎么使得?
已经变成小光头的姚广孝凑到姐姐耳边,只跟她说头发一年半载就可以长出来,等他名正言顺的读完了书,就不当和尚了。
姐姐瞬间破涕为笑。
小小寺庙中的藏书早已经读完,姚广孝和她的姐姐都没有想到,他这个和尚一做就是这大半生。
究其原因,应该就是遇到了他的师父,一个邋遢的,道士。
席应真。
席应真,是个不修边幅的道士,常作书生打扮,头发凌乱油腻,常常光着脚,在街头乱逛,多数人只以为他是一个落魄的乞讨人。
而且,他虽身为道士,对元末道士中吹捧的炼丹服药之术并不关注,反而对数术,面相,占卜,望气术,天文学和兵法研究甚深,所以在元末道家也不受欢迎。
有一日,天气明朗,万里乌云,席应真躺在大街晒太阳,顺便赶走身上的虱子,远远看见一只黑色的老虎叼着书本,缓步穿过人群。
没有老虎,这只是席应真的望气术。
一个青衣小和尚,捧着书本,边走边读,对身边的人来人往毫不关注。
人生于天地,自带气势。有人乌黑浑浊,有人光彩照人,有人平静如水,但绝大多数都只是淡淡一层气息笼罩,即使是皇帝,也不过是紫金气息,多不成龙形。
可是,这个小和尚,看起来只有十四五岁,身上的气象竟然凝聚成实,惟妙惟肖,且气势十足。
于是席应真等小和尚路过时,伸出臭脚,把他绊了个嘴啃泥。
就是这么一脚,后来小和尚依然是和尚,却恭敬的拜了席应真为师父,一个道士带着一个和尚,时常在城里结伴而游,谈天说地,怪异无比。
这一师一徒,对儒家、释家、道家的经典抽丝剥茧,深研《周易》《归藏》、阴阳数术,占卜、星象、兵法,闲暇时也对山水做曲,对日月星辰赋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