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江湖好可怜 魔王加冕2-《帝国星象》
第(2/3)页
基辅罗斯时代
基辅罗斯时代
古罗斯国家形成于公元9世纪末的欧洲东部内陆平原和森林地带。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哥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
后来的继任者包括:伊戈尔(912年~945年);奥丽加(伊戈尔之妻945年~962年);斯维亚托斯拉夫(965年~973年);弗拉基米尔一世(978年~1015年在位)......该国经历了从专制统治(862年~1132年)到采邑统治贵族时期的发展演变。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
金帐汗国
1237年,兴起于亚洲东北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国大军入侵欧洲东北部地区东北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诸侯割据与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年~1340年)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其继任者是伊凡二世(1341年~1359年在位)。
1359年~1389年在位的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第一次率领俄罗斯诸公国打败了蒙古金帐汗国,取得了暂时的独立,但不久,独立被取消。
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年~1389年在位)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队,被尊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亦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还有:瓦西里一世(1389年~1425年),与金帐汗国关系时好时坏,不时发生冲突。此时莫斯科公国兼并周边的其他俄罗斯公国,不断地积蓄实力,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具备了国家独立的实力。瓦西里二世(1425年~1462年在位),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在位)。
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在位)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伊凡三世是莫斯科大公,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大公之一。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彼尔姆这几个俄罗斯公国。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
1472年,他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为妻,1480年,与阿赫马德汗的战斗中,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由于天气寒冷,阿赫马德汗不战而退,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于是停止对金帐汗国(goldenhorde)的纳贡,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独立。15世纪后期,莫斯科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在文件中偶尔有两次也把自己冠以“царь”的头衔,但始终不敢对外公开正式称沙皇。真正正式加冕为沙皇并对外公开称沙皇的是伊凡四世(1547年)。
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初步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
瓦西里三世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伊凡三世和索非亚之子。莫斯科大公。继承父亲政策,努力统一俄罗斯。1510年兼并普斯科夫公国,1521年兼并梁赞公国,大致完成了东北俄罗斯各公国的统一。于是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不使贵族和诸大公参与政治,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式解决。这个时期,有人(僧侣菲洛费)做赞辞给大公,称“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将永远繁荣”,歌颂这种专制统治。对大公政治的反对者加以严厉的处罚。因此造难的有尼尔·叔伊斯基、马克西姆·格勒克等。在对外政策方面,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的交往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立陶宛的战争也时断时续。
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的扩张政策。得到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1549年设立了特别会议,编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经济、军事,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权力很小,受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军事强大后,开始对外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罗斯。
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粉碎克里木意义重大,克里木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之鞭,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大陆,而粉碎克里木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俄罗斯及东欧再也不可能;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
以英国船开辟北方航路为契机,伊凡开始探索通往西欧的近道。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向欧洲展示了俄罗斯的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