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城隍驾临-《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第(3/3)页

    尤其是在明代,朱元璋于洪武二年正月大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完善这一体系,当时京都(应天府)城隍神被封为:

    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

    汴、濠、鸠、和、滁等大明龙兴之地的城隍亦被封为正一品王爵,其他府城隍则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被封为正二品,州城隍则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侯,官居正三品,而县城隍受封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正四品。

    到了清代初年,又增加了几类城隍,但不管怎么变,都改变不了城隍地位尊崇的事实。

    每一位新官就任,大多都按照规矩,去拜见城隍爷,请求神灵协助自己,一起处理地方政事,以达到最高境界——

    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眼下,一直拜的真神出现在面前,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开始检点自身行为,生怕被抓去受刑。

    亦有心思活络之人,思考城隍爷出席九叔生日宴的深意。

    接下来,众人都变得拘束起来,不再大声说话,毕竟这是他们此生第一次见到神灵,且是祖祖辈辈祭拜了数百年的父母官。

    唯独孟凡不是特别在意,他接触过更多高层次大神,彻底开了眼界,而今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成为其他人敬佩的对象。

    李城隍亦不曾在意,坐在原来马县长的位置上,与九叔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亲近之意,溢于言表。

    不消说,分明是有事相求。

    孟凡心里估摸着,这位老爷就跟那天州城隍派来传信的日夜游神一样,想要整点新版冥钞,却又不好贸然明说,索性借着祝寿的名义,先套一波近乎。

    鲁迅先生说的好: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地府看似比阳间高上一等,乃万灵归宿,其实在茅山弟子这种行内人眼中,算不得神秘,需要敬畏,但也不必卑躬屈膝。

    而那些负责管理阴司事宜的官吏,甚至比阳间人更加讲究人情世故。

    渐渐没有存在感的茅山明暗暗发誓,要努力学习道术,成为林九道友这样交友广泛的风云人物。

    /130/130774/31207675.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