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次文学贤良会议又被称为盐铁会议,因为主要的议题是讨论“盐铁酒”是否应该由朝堂专卖。 参加此次会议的人不仅包括了朝堂上的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大司马霍光,还包括由三辅、太常推举的贤良四人,各郡国察举的文学五十三人。 总计六十人整,因为除了三公之外,参加盐铁会议的人都是从民间察举来的贤良文学,所以又被称为贤良文学会议。 整个文学贤良会议前前后后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看似讨论的只是一个商业问题,但是却是一次暗藏刀光剑影的朝堂之争。 田千秋和桑弘羊等人认为,盐铁专卖是孝武皇帝早期定下的国策,增加了大汉帝国的收入,为大汉帝国开疆拓土提供了钱粮,按理应该要坚持下去。 而霍光则认为,孝武皇帝晚年下了《轮台诏书》,提出了要与民休息的新国策,取消盐铁专卖可以让利于民,才是真正符合孝武皇帝遗愿的决定。 这看似是经济路线的争论,其实是政治路线的争论。 虽然双方坚持的都是孝武皇帝定下的国策,但是后出现的《轮台诏书》显然更具法理。 作为孝武皇帝钦定的辅政大臣的霍光,当时在朝堂上还处于弱势,没有桑弘羊和田千秋的资历深。 霍光想要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想要压他们一头,就只有抓住了《轮台诏书》这个利器,为自己自己的辅政之路添砖加瓦。 所以,盐铁会议也成了霍光打击异几、树立威信的一次机会。 因此,霍光与从民间选拔来的贤良文学结在了一起,对盐铁专卖政策发起了进攻。 最终,盐铁专卖虽然继续实行,但是酒的专卖却取消了,关内地区的铁官也被一律废除。 这看似是一个折中的结果,但是霍光的提议显然更符合当时的民心,因此获得了绝大部分文学贤良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极高的声望,自然就在几个辅政大臣中脱颖而出。 随后,田千秋倒戈到了霍光这一边,而桑弘羊则卷入了上官家的叛乱之中,最后身死族灭。 至此,霍光在朝堂上一党独大的局面就形成了。 …… 但是,盐铁会议是一把双刃剑,帮着霍光斩杀了政敌,但是也撕开了民间议论孝武皇帝施政得失的口子。 那些贤良文学以“民所疾苦,教化只要”为题,对孝武皇帝在《轮台诏书》之前的所有国策进行全面的否定。 在内政上提出盐铁专卖导致世风日下,要求重农抑商,反对官营,不与民争利。 在外交上坚决反对对匈奴等民族动武,要偃兵休士,厚币和亲,靠教化维持和亲局面。 在治国上则反对王霸之道和德刑并有,声称明君只能行德治,靠仁义来治国。 这几乎对孝武皇帝所有的功绩和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否定。 之后,孝武皇帝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开始下降。 …… “所以,后来孝昭皇帝和霍光想要给孝武皇帝上庙号,就都被留在朝中任官的贤良文学们给顶了回来,此事就此搁置。”龚遂说道。 “是啊,恐怕大将军自己也不会想到,当年的盐铁会议,会留下那么大的遗漏,以至于让他最忠于的孝武皇帝都无法上庙号。”王吉补充说道。 听完之后,刘贺对霍光又多了一份认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