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言必称孝武皇帝,看似格外推崇,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霍光为自己专权而造出来的一个借口罢了。 “大将军如此独断专行,为何不愿意强行推动此事,如果他愿意做,朝堂和民间都无法挡住他的脚步吧?” 此话不假,霍光连皇帝都敢换,上一个庙号有什么不敢的呢? 这也是刘贺最有疑问的一点。 “可能是大将军现在有的东西太多了。”龚遂笑到。 刘贺眼前豁然开朗,不愧是龚遂,一句话就说穿了此事的本质。 盐铁会议之时,霍光想要成为辅政大臣中唯一的那一个,自然要兵行险招,调动起在民间的贤良文学的力量。 而后来,他已经是大汉帝国的隐形天子了,只要谨慎地治理好这个国家,那么就可以权势稳固,流芳百世。 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死去的孝武皇帝,搭上自己的声望。 纵使这个死去的人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孝武皇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霍光是懂的。 霍光有的东西很多,所以越发谨慎,带着整个大汉帝国也暮气沉沉。 但是刘贺一无所有,自然更加激进,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给自己博一点筹码,让大汉更加激进。 “那,如果朕来做此事,大将军会从中阻拦吗?”这是刘贺最关心的一件事情。 “如果陛下来做,不管成败,大将军都不会有所损失,想必不会阻止的。” 给孝武皇帝上成了庙号,那么霍光也会与有荣焉;如果没有上成庙号,霍光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更何况,在霍光的心中,大汉已经休息够了,该重复孝武皇帝早期的威烈了。 用兵之际,霍光一定希望给孝武皇帝上庙号。 看来,霍光真的学到了孝武皇帝的王霸之道:不管是扩张还是收缩,都要独断专行。 开疆拓土的明君我要做,体恤百姓的仁君我也要做。 可是,你霍光不是孝武皇帝,甚至不是皇帝。 那么,还不如让朕来做此事,瞬息之间,刘贺站了起来,说道:“好,朕决定了,明日大朝议之上,朕就要提出给孝武皇帝上庙号!” 今天尽量4更一万字,推荐迟迟不来,很煎熬啊!这是第二更,第三、四更在下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