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汴河之上,浩荡烟波,大船自西向东顺风疾驰。此时梁仕铭、陆野子二人乘大船已然进入南直隶,行在凤阳府地界。 在问明船老大后得知,如今已无须再回白水镇经由陆路至武进,此番返程只须全程乘大船,顺汴河直入武进便可。 一路之上,二人早把烦事聊尽,继而便开始无尽畅想,在谈到兴致之时,心情却也觉得欢快多了。 陆野子曾说,待修仙的大师兄出山,便将茅山异宝镔铁棍交予他,便可助慧悟大师一臂之力打败邪道,届时只待寻得象牙印,便可重振茅山辉煌! 而梁仕铭则要在救父之后,多派人手去茅山寻找步弘遗骸,将他入土为安。此外还要让陆野子多多逗留几日,一是尽地主之谊,二则是要好生答谢一番,还说要与他一同到县城之中游赏游赏。 此刻,船头之上,河风拂面,梁仕铭看着两岸金秋柳色,想着自己即将回家团圆,心下欢喜不已,一时兴起,当即吟道:“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甲板之上,陆野子坐在摆有酒菜的木箱旁,喝了一口酒,摇头享受不止,继而又赞道:“好诗,好诗!梁公子,大才,大才啊!” 梁仕铭微微拱手,道:“岂敢岂敢,此乃‘鹿门子’仙士之大作!” “鹿门子?”陆野子当即放下竹筷,一脸怒色紧问道,“莫非与那鹿角仙士,马脸道人有何渊源?” 梁仕铭一笑,道:“鹿门子乃‘皮日休’先生的道号,此一篇便是先生名作——《汴河怀古》。他乃先唐人士,与那马脸道何甘?” 陆野子尴尬地撇了撇嘴,继而走到船头梁仕铭身旁,问道:“前方到哪了?” 梁仕铭擎目远眺,见远方河岸之上行船汇聚、担挑忙碌,于是道:“按方才船老大所说,前方该是凤阳府宿州!” “宿州?” 梁仕铭点头道:“宿州乃舟车会聚之所、九州通衢之地,也是扼汴控淮的军事重地。想当年,孔子于此演礼,便将当世大贤‘闵子骞’收入门下。” 陆野子紧问道:“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孝圣’的闵子吗?” 梁仕铭惊喜地看着陆野子,道:“正是,正是!” 陆野子捋着狗油胡,打量梁仕铭片刻,道:“眼下以道爷我来看,梁公子为救家父,跋山涉水、不顾生死,可比闵子骞!” 梁仕铭惶恐道:“岂敢岂敢,晚辈哪敢自比闵贤?” 陆野子佯装一本正经地道:“不,我看可比!” 梁仕铭遂看出陆野子是在戏耍自己,紧又反讽他几句,二人继又开怀不已。 说笑之间,大船已来至宿州埇桥镇渡口。 渡口之上大小船只拥堵不堪,挑夫担客往来穿梭。 只因所坐大船急须补给,船老大告知二人还须耽搁些时间,不妨四处走动走动。 二人行船一日,早也劳乏不堪,由是便顺跳板来到河岸上,舒展舒展筋骨。 只因此处距县城还有些距离,四下仅有些零散摊铺,二人见也没有什么可买,便顺着道路信步走去。 二人于柳荫之下边走边看,不多时,便入乡间,问一孩童,言说此地乃洪河村。 此时,便听许多孩童叫嚷着要去河边看祭神,二人心奇,遂也一同跟去。 跟着孩童,二人一路小跑,一炷香时间后才赶到河边。 远远看去,只见一处石砌高台之上,一杆杏黄大旗迎风飘卷,台下四处早已聚满人群,摩肩擦踵、拥挤不堪。 看到此处,陆野子脸上一怔,赞叹道:“此地道场,阵势不小呀!” 第(1/3)页